在曼谷举行的东南亚技术研讨会上,三星展示了他们对未来智能家居的想像,并发布了一系列由SmartThings平台驱动、结合AI、自动化、能源效率与设备互联理念的新型家电。

不过,撇开展示脚本与AI术语,并非所有功能都一样实用。有些确实便利直接,有些看起来更像后台逻辑包装出来的营销话术,还有一些虽具技术亮点,却让人质疑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以下是我们对三星2025年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第一手评测,从“让生活更轻松”到“只为产品宣传册而生”的真实排名:
1. Bespoke智能冰箱:自动开门功能实用性最高

三星新款Bespoke冰箱提供21.5寸Family Hub版与9寸屏幕版本,皆配备Auto Open Door自动开门功能,意外地非常实用。

冰箱的感应条可持续点亮,能识别来自手指、手肘甚至手腕的轻触。这个设计巧妙地解决了在双手抱满杂物或端着热汤时,冰箱门“吸太紧难开”的问题。

语音控制方面也支援Bixby,只要说出“Hi Bixby,打开冰箱”,就能选择开启左门、右门或两边。虽然用感应条速度更快,但在你双手拿着易碎玻璃器皿的时刻,这项功能确实帮得上忙。

冰箱门可设定两种开启模式:Wide Open(约80度)和Semi Open(微开启),可通过SmartThings调整。三星指出,该功能拥有超过20项专利,采用双马达系统,分别控制开门角度与力度。

此外,两款冰箱也支援AI节能模式(AI Energy Mode),利用机器学习预测模型,优化压缩机与除霜周期。与传统“开门即启动冷却”的模式不同,它结合温度、湿度与用户习惯,智能决定是否需要启动冷却,降低能耗。

Family Hub版本支持家庭日历同步、食谱推荐、可视化家庭设备3D地图,以及内部摄像头查看冰箱内容并标记食物保鲜期。冰箱靠近时,屏幕也能自动显示个性化信息,如天气、日程等,营造互动体验。

这些功能若应用在其他家电上可能被视为噱头,但作为家庭信息中心的冰箱,它们反而更可能真正被使用。
2. Bespoke AI JetBot Steam Ultra 智能扫拖机器人:技术最强大

如果说冰箱是实用冠军,那JetBot Steam Ultra无疑是最具技术突破的产品。它配备液体侦测能力,不仅能识别固体障碍物,还能辨识彩色与透明液体,市场上极少有类似功能。
该机器人结合双RGB相机与红外LED传感器,当检测到液体时可依用户设定决定“先拖或先吸”,并自动抬起拖布,避免交叉污染。

三星还导入可伸缩边刷与拖布设计,能清理墙角与边缘区域,类似Ecovacs的设计。Clean Station(清洁站)据称有所改进,但实测变化不大。
另外,JetBot还展示了原型轮组自动升起系统,能越过门槛等小型障碍,不过官方未承诺是否会用于量产机型。
整体来说,这款扫地机器人在提升自动清洁效率方面确实领先,有助节省更多时间,胜过同门的Jet Ultra无线吸尘器。
3. Bespoke AI Jet Ultra 无线吸尘器:吸力更强,逻辑更智能

这款吸尘器的亮点不仅在于400W的超强吸力,更在于AI驱动的清扫逻辑与SmartThings整合。
通过AI Cleaning Mode 2.0,吸尘器能判断当前表面类型(如瓷砖、木地板、门垫或长绒地毯),自动调整吸力与滚刷速度。例如,在地毯上会降低吸力避免卡住,在硬地板上则提升吸力提高清洁效率。

SmartThings整合方面,它能在接到Galaxy手机来电或讯息时暂停清扫,或在长时间停靠时进入省电待机模式,延长电池寿命。
此外,它采用最新HexaJet马达,搭配双波导风道与3D涡轮叶片,转速达148000rpm,重量仅148g。

其他配备包括:
- HEPA过滤(99.97%阻隔0.3微米颗粒)
- 高解析LCD屏幕,显示模式与维护提示
4. WindFree无风感空调:可与穿戴设备联动,功能渐进优化

虽然WindFree系列并未带来硬件重大突破,但升级方向切中用户痛点。Good Sleep模式可通过Galaxy Watch或Galaxy Ring同步用户睡眠阶段,自动调整冷气强度。
Comfort Drying模式可精准控制冷媒流量,有效除湿同时避免传统空调造成的“忽冷忽热”。

空调内建湿度传感器,可依据室内状况自动启停压缩机,在SmartThings里还能联动开窗状态、环境变化等进行节能控制。
其他功能包括:
- AI Fast Comfort,快速降温后切换至无风模式
- 支援SmartThings与Bixby语音控制
- 冷媒从R410A更新至更环保的R32
尽管穿戴联动相当聪明,但实际效益难以验证,整体更多是优化现有系统而非颠覆式创新。
5. Bespoke AI前置洗衣/干衣组合:聪明但感受不深

新款Bespoke AI洗衣/干衣组合在软体上确实进化不少。洗衣机可识别5种布料(普通、轻柔、毛巾、户外、牛仔),干衣机也能识别4种类型,并据此调整温度与时间。
表面看似AI大跃进,但实际体验除非常混洗多种布料,否则差异并不明显。
搭载的7寸AI Home触控屏可显示每次洗衣后的水、电、洗剂用量与预估节能,但这类信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或其家佣来说影响不大。
不过,这套组合至少解决了AI一体式洗衣干衣机的最大问题:可同时进行洗衣与干衣,无需等前一批结束才能处理下一批衣物。
尽管功能满载,但因洗衣房通常较偏远,这些智慧功能实际使用频率恐怕不高。
6. Bespoke AI顶开式洗衣机:技术聪明,但难被注意

这是三星首款搭载AI逻辑的顶开式洗衣机,其核心技术透过“水吸收后马达阻力变化”辨识布料类型,而非直接触摸或扫描。
展示中即使用毛巾与轻薄上衣进行对比,当毛巾吸水变重,马达自动检测并调整水位、洗涤力与时间。当前可识别3种布料:一般、轻柔、毛巾。

此机也内建AI VRT+减震系统,可透过加速计判断地面材质(如磁砖与水泥),智能调节马达转速与煞车力度,降低振动与噪音。
AI节能模式则会根据污渍程度、布料与水量,动态调整马达转速、洗程时间与漂洗强度,三星宣称最多可节能60%。
整体来说,科技含量确实不低,但除非特别留意,使用者很难察觉其优势。
总结:三星的智能家居战略逐渐成形,但各品类进展不一

三星正将SmartThings打造成完整生态,而非单一App。设备间越多协作,小升级的累积效益也越明显。
但现实是,所有标榜“AI”的功能,并非都对用户生活产生等量影响。

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些解决具体痛点的功能:满手时能自动开的冰箱门、识别液体的扫地机器人、与日常设备深度联动的智能设备。
其他如冷气与洗衣机的“AI优化”,虽逻辑完善,但大多仍处于“你得刻意观察才能察觉”的阶段——聪明,但尚未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