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Malaysia )最新报告指出,“打包”是国内其中一个造成浪费塑料的主要因素。
该基金会发布一份题为“马来西亚包装废物的EPR方案评估研究”的报告,指我国使用各种一次性塑料品,从塑料袋到其他塑料餐具来作为“打包”用途,这也是国人丢弃那么多塑料的原因。
“为了能更方便在小贩中心和餐馆购买熟食,许多家庭通常会选择外带服务,这种外带食物的文化导致人们大量使用塑料来包装和运输食物。”
“例如:外带一份简单的清汤面将会使用6种不同的一次性塑料品,至少有三层塑料包装,一个装面的塑料袋、一个装汤的塑料袋,以及一个用来装面和汤的塑料袋。另外,还有被塑料袋包着的木筷子、塑料汤匙,以及用塑料袋装的辣椒或叁巴酱。”
该报告指出:“使用摩哆车的送餐服务开始后,这种趋势更加恶化,国人不再只是从快餐店订外卖,也从小型商店,甚至小贩中心订外卖。”
该报告也指出,大马人的2016年消费后人均塑料废物为34公斤,人均塑料包装年消费量为22公斤。
该报告中,2016年消费后人均塑料废物的数据是由马来西亚统计局统计;2013年,国家固体废料管理局(JPSPN)根据马来西亚的固体废物组成、特征和现有做法进行调查。
2019年,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发布报告指出,相比中国、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大马人的年人均塑料用量最高,总共为16.78公斤。
受大马气候影响,国人偏爱使用塑料包装
该报告指出,国人是为了防止食物变质或被害虫吃掉而选择塑料包装,另一个常见因素则是本地的炎热和潮湿气候。
“在气候比较冷的国家,他们通常都是将日常用品如面粉、糖或意大利面装在硬纸板。不过,在热带气候的国家,这些食品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包装,或是使用塑料包装。此外,速溶饮料、快熟面或其他零食也是会被装在小袋里。”
“虽然这些小袋的市场份额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中(如印尼和菲律宾)要高得多,不过这些单独包装已成为大马食品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报告指出,最后,贵的进口产品如水果或巧克力时常使用塑料袋来独立包装,而蔬菜、绿叶蔬菜和肉类也是用塑料袋包装,以防止这些食物与其他产品混在一起。包括海鲜在内的肉类通常在PP塑料包装容器的顶部用多层塑料包裹,以防止“泄漏”。
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方案解决
该报告提及,在东盟国家中,大马拥有最好的回收基础设施。
除了管理和回收废物,大多数回收商和聚集商都进口可回收材料来进行加工。
这些因为缺乏有系统地分离和回收低价值可回收物,导致潜在的回收材料进入垃圾填埋场,或随处抛弃,最后流入海洋。
在大马,有各种类型的参与者是回收行业的支柱,包括个人资源回收者、回收手机者、汽车尾门回收者等等。
为了建立有效且在财务上可行的废物管理系统,该报告建议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方案必须强制性和定制化,以符合国家的废物管理需求和挑战。
这包括非正规部门以及其他公民社会的参与,以提高该计划的有效性。
“EPR计划并没有什么不寻常的,数个中低收入国家的政府已经开始引入或草拟生产者责任延伸的相关法规,公司和商业协会也根据EPR计划启动自愿承诺和倡议,以加快可持续废物管理和循环经济的国度。”
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市场计划负责人Adrian Choo表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针对现有的废物管理系统和可回收材料的流动,制定和设计有效的EPR计划。”
该报告也提及,非营利性生产者责任组织(PRO)也担任系统营运者,并由政府实施严格的监控系统。
他表示:“最终我们需要一个生产者责任延伸法律框架,其中概述明确的目标、职责、执行机制和实行时间表,同时填补其他环境法规,如转向循环经济、促进生态设计和过度到资源效率更高的经济。”
有兴趣阅读完整的《马来西亚包装废物的EPR方案评估研究》,可浏览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官网。